平心而论,就车型本身而言,锐界算得上是一款好车。然而从其上市的产品策略来看,却显得并不是那么高明。
国产锐界终于忍不住赶在了上海车展之前的福特之夜正式上市,24.98-42.98万元的价格比之前的预售价低了1万左右,一切似乎都显得那么合情合理。从长安福特对国产锐界有条不紊的亮相、发布、预售、上市等诸多铺垫来看,它对于这款车的重视是肯定的。平心而论,就车型本身而言,锐界也算得上是一款好车。然而从其上市的产品策略来看,却有待商榷。
尽管很多人对于国产锐界选择加长版,尾部造型没有了美版的神韵而颇有微词,但从市场的角度看,国产锐界选择这一版本还是很明智的。
老款锐界在进口车里的表现还算不错,但长安福特一直忍着没有将其引进,为什么?就是在等这个长版的新锐界。老款锐界车型老化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关键的是,老款锐界的尺寸偏小、只有5座的布局,并不适合在中国市场走量。这方面,国产楼兰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反面教材。加长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7座布局让它很好的与奥迪Q5之类形成产品差异化,更大的尺寸也更容易获得认同感。
除此之外,从平台技术、产品工艺、动力配备和科技应用等诸多方面来看,国产锐界做得也算是不错的。
国产锐界面对的市场,是常规品牌7座中大型SUV。这个细分市场之前只有一个成功者,那就是汉兰达。在商言商的长安福特也不避讳。从其产品策略来看,它几乎是严丝合缝地效仿了汉兰达的做法。
很多人会把锐界的价格与新汉兰达去比对,然后会发现锐界基本上要比汉兰达贵出1万元左右。这一举动引起了不少人的费解——论品牌力、产品力和号召力,锐界似乎都没有理由比汉兰达贵出这么多(在北美,锐界的起价是要略低于汉兰达的,当然那个版本没加长)。是长安福特过于自信了吗?其实不然。
如果我们把老汉兰达翻出来一看,就会立刻找到新锐界产品策略的源头——对应车款的价格比汉兰达仅贵出1千元,然后配置都会或多或少地优于对手。例如入门款,锐界就多了智能钥匙、多功能方向盘、行车电脑显示、中控大屏主机、蓝牙、智能启停等等。另外,福特会自认为2.0T的动力要优于老款汉兰达的2.7。这些优势对应1千元的价格,应该不为过。如此,性能更好、配置更高、定价略高,不失为一个有竞争力的产品策略。
然而滑稽的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新汉兰达悄无声息地赶在锐界之前上市了,并且拿出了更有力的产品策略。新汉兰达不仅同样具备动力强劲的2.0T发动机,而且同样标配了多功能方向盘、行车电脑显示、大屏主机、蓝牙和智能启停。更要命的是,新汉兰达的指导价下调了9000元。这样一来,锐界在配置优势相当微弱的情况下(仅多了智能钥匙等),价格却贵出了1万元。很显然,这样的产品价格策略是不够明智的。
另外,由于锐界没有像新汉兰达那样每一配置车款都能提供四驱,从而导致四驱版的起步价直接飙升到31.98万元,同样也会影响到整体的产品竞争力。而之所以这样,恐怕也是因为老款汉兰达2.7L压根没有四驱版所致(锐界能提供四驱版,感觉已经很不错了)。
车云小结:
诚然,一个新品的产品策略不是一件小事。正因为长安福特对锐界非常重视,因此在配置、价格的定位上进行了反复斟酌,并拿出了一套看似不错的方案。而且一套方案一经确定,改起来也不那么容易,因为要面临层层审批与决策。只是这个未能适时调整的方案,却无形中让汉兰达轻轻松松地占了上风,这应该不是长安福特想看到的。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长安福特在新汉兰达上市后能作为一个紧急事件及时应对,以最快的速度调整策略。例如对指导价做出一些调整(如仍仅比新汉兰达贵1千元而不是1万元),亦或者在配置策略上进行一些优化(在指导价不调整的情况下增配,例如标配全景天窗,与汉兰达形成错位差异化),想必上市后的效果将是另一番景象。
好在,这种产品策略的调整是可以变化的,这远比车型本身的调整要容易得多。或经过终端优惠,或上市后推出增配版,都可以或多或少缓解这一问题。只是,现在感觉有点如日中天的长安福特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做出快速应对吗?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加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