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方案与价格一个个浮出,HERE的这一桩收购,显示着地图依然炙手可热。这个时候,作为竞争对手之一的TomTom,在做啥子?
HERE的收购尚未尘埃落定,但是从已经出价或者有意向出价的企业来看,诺基亚完全不用担心HERE卖不出去,而是只需要默默计算,怎么卖才能收益最大化。地图的重要性再度展示。
在这个当口上,TomTom宣布未来将会成为自动驾驶技术供应商的消息,似乎也变得颇有点耐人寻味了。
几度沉浮
2013年3月,TomTom宣布与丰田和菲亚特达成合作协议,将为丰田和菲亚特的最新一代车载系统分别提供高精度实时交通信息与内置导航功能。此前,TomTom已经成为现代的供应商。
2014年9月,TomTom与博世宣告合作,将为博世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提供导航相关技术。
2015年1月,TomTom斩获大众在美国的导航订单,取代HERE成为其供应商,2月份,这项合作扩展到欧洲境内,为大众提供实时交通信息。
2015年3月,TomTom发表声明,将为起亚和双龙在欧洲市场提供交通、天气等实时数据服务,并从3月开始成为双龙的地图导航软件供应商。
扔掉过早的菲亚特、丰田和现代的合作消息不看,这大半年对于TomTom来说,可谓是捷报频传,形势开始逆转。
自从2008年以过高的价格收购了地图企业TeleAtlas之后,因为智能手机出现以及更多的竞争者涌入,TomTom在主要业务——个人导航设备——上,销售额与利润一直在被压缩。这七年的时间里,除了取代谷歌成为苹果的供应商之外,TomTom基本上都在走下坡路。这一连串的交易达成消息,让分析师们对其前景纷纷看好,上调评价,带来股价激增。
如果说这段经历教会给TomTom什么的话,那就是一定要多元化发展。
地图导航类产品不用多说,除了车企之外,TomTom在科技类企业的合作伙伴也越来越多,最大的一笔交易自然是取代了谷歌成为苹果的地图供应商。
硬件产品的范围也在同步扩大,从导航类电子设备进入到消费电子设备行列,最显眼的例子是运动类智能手表以及与GoPro类似的运动相机。
在欧洲,TomTom甚至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车联网服务提供商,给车队提供能够进行通讯的管理系统,业务情况还不错。据TomTom的CEO Harold Goddijn表示,这项业务让其在2014年收入了1100万欧元,未来五年内,无需收购相关企业,每年也能预计达到20%左右的提升。
当然,即便如此,TomTom的核心,依然还是地图。2014年,TomTom的地图业务为其带来了18亿欧元的收入,尽管利润只有区区的2270万欧元。
地图与大数据依然是核心
回到开头提到的自动驾驶话题。正是这一笔笔从其他地图厂商手上,包括市场份额占比最大的HERE,“抢”来了这一系列来自于车企的订单,让TomTom意识到了汽车制造商们对于地图的最新需求:位置数据要足够精准,并且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提供,以便适应高级驾驶辅助,乃至未来自动驾驶车辆的各类使用场景。
或许正是看到了这种变化,才让TomTom下定决心在这个方面加大投入。而在外界的评论中,TomTom也被认为是与HERE、谷歌一起,三家主要的有能力为自动驾驶技术提供服务的地图供应商。但尽管都是为自动驾驶提供服务,TomTom走的路线与另外两家并不相同。
我们都知道,HERE在研发能够适用于自动驾驶的高精度地图,谷歌也在做同样的事情,但是TomTom的路线是,让自动驾驶能够变得更好在于信息的分享。这要从TomTom的一大特色服务——Map Share(地图共享)说起。
从2006年开始,TomTom就为其使用者提供地图共享的服务。当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地图上存在数据不准确的信息、或者临时的交通管制等信息时,可以进行反馈对地图进行更改,并将这个更改实时地发送到其他使用TomTom地图的用户设备之上。
这种众筹的模式现在并不新鲜,很多地图厂商都在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地图信息更加准确。一方面,更新的成本很低,只要用户达到一定规模就可以开始;另外一方面,很容易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用户规模足够大的情况下,这种更新数据足以让用户体验上一个台阶,而这种体验的提升会吸引来更多的客户。
但在TomTom的联合创始人Pieter Geelen看来,这并不是主要目的:“比起知道哪条路在哪儿,一家导航企业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首先,这种通过反馈信息对地图进行更新的一大难题是需要解决精度的问题。如何保证改进之后信息的准确度?TomTom采用的办法是从使用者处收集匿名的速度信息,通过速度信息对其位置进行判断,进而判断反馈信息的准确度。
另外,无论是地图的更新修正,还是精度检查,TomTom,或者是其他任何一家地图厂商都可以自行完成。除了更低的成本和可能产生的用户粘性之外,TomTom的目的其实是在于大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共享。这种共享并不只是位置信息和地图数据,当车辆上的传感器越来越多,来自于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甚至未来驾驶员健康状态的监控设备的信息,都可以进行共享。这对于自动驾驶而言,将十分重要。
举个例子,车辆在路上行驶,发现路边的一辆货车正在卸货,那么这个信息就会被分享给附近的车辆,让他们注意避让;或者摄像头“看到”某家很受欢迎的零售店今儿关门了,那么这个信息就会自动地发送给将这家店设置为目的地的人,避免白跑一趟,类似的,看到路边或者停车场有空的停车位时,也会将他们告知以此为目的地的用户。
在这个数据共享的过程中,用户得到的是即时信息的好处,而TomTom收获的大数据能做的更多。
比如交通规划,有了足够多的车辆流通和道路拥堵的信息,TomTom可以对城市内红绿灯的位置和时间设置提出意见,或者是帮助政府计算出在什么位置建立新医院,可以让更多的人更快到达。
再比如对驾驶员的健康状况监控,也有文章可做。是否可以将其与医院进行共享,当数据异常时分析潜在的危险状况,同时提醒医院和驾驶员的家人呢?
车云小结:
对于未来的规划,TomTom基本上已经成竹在胸。但是,Goddijn也承认,对于未来的最大威胁来自于HERE的归属。尽管TomTom这半年在汽车制造商处取得的业绩不错,HERE依然占据了汽车市场70%的份额。最不利的消息,则莫过于是TomTom的直接竞争对手Garmin将其收入麾下,给其提供一个大buff。
加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