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snbvk"><pre id="snbvk"></pre></span>
        <em id="snbvk"></em>
        <li id="snbvk"><acronym id="snbvk"></acronym></li>

        <span id="snbvk"><pre id="snbvk"></pre></span>

        铃木为长安代工?其实还可以更深入些

        • 发表于: 2015/03/23 01:29:24 来源:车云网

        在代工的基础上,双方如果能实现国际深度合作,长安负责设计和市场需求的把控、铃木负责基础研发和匹配,或许更能促进二者共赢。

        长安的新奔奔于3月20日上市。车本身没什么特别的,4.49-5.99万元的价格也很正常。不过这款车上市背后一个现象却颇值得关注,那就是这款新奔奔并非产自长安的生产线,而是由长安铃木代工生产。该如何看待这件事?车云菌有话说。

        代工背后的逻辑合理

        为什么新奔奔要放在长安铃木生产?其实了解两个厂商的现实情况就会发现,一切都很合理——长安铃木的产能过剩,而长安汽车的产能不足。它们之间属于关联企业,通过这样的合作方式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对长安汽车自不必说,对于长安铃木而言,此举解决了其产能放空的问题,可以有效抵充固定资产折旧和人员安排,有利于长安铃木度过目前的难关,为长安铃木的未来赢得了喘息的时间。

        合资车企为自主品牌代工生产新车,为何会出现在长安铃木和长安汽车身上?一方面,长安铃木在市场和产品规划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失误。面对市场的整体火爆,长安铃木拿不出强有力的产品来应对。再加上日系这几年在中国市场的整体萎靡,进一步将长安铃木推向市场边缘。卖不出去自然不能盲目投产,因此出现少有的产能放空;另一方面,长安汽车走入另一个极端。由于长安汽车这几年在研发设计方面的投入很大,且走对了路子,新品出一个火一个,市场需求量超预期,就导致了现阶段的产能不足。

        代工显示出中外双方实质上的对等

        虽然长安铃木为长安汽车代工目前来看还只是个例,但这一事件的意义仍不容小觑。自主厂商当了合资厂的“甲方”,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颇有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味道。它意味着合资的中外双方早已不像过去那样,在研发和技术方面一切都是外方强中方弱,中方只能是场地和资金提供者。在新品研发和应对市场需求方面,中方已完全有能力超越外方,形成一种均等合作的态势。

        这种态势的转变到了什么程度?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如果长安铃木在车型引进方面不仅限于外方,而是同样可以来自中方,效果会怎么样呢?就以新奔奔为例,它的产品竞争力就已经显著超越了长安铃木的新奥拓——在价格并不比新奥拓便宜的情况下,销量已远非新奥拓可比。那么如果长安铃木能够将新奔奔引进,直接作为长安铃木的产品投放市场,用以替代新奥拓,恐怕长安铃木的日子会比现在更好过一些。

        简单代工远不如深度合作

        以上所述并不是说长安铃木就真应该引进长安的产品,而是以此来证明长安与铃木之间在“势”方面的转变。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长安真的做到“东风压倒西风”了呢?持有这种观点,那也未免过于乐观,多少有点夜郎自大。事实上,以目前二者的格局来看,来一次“国际化深度合作”,或许更为实际。

        什么叫“国际化深度合作”?类似的例子在海外非常多。例如PSA就与丰田合作开发小车、与三菱合作开发SUV。奔驰与英菲尼迪之间也有诸多类似的合作。为什么它们走到一起,一个核心就是能够因为互补而形成共赢。这与国内合资中方只提供场地资金,技术全来自外方的所谓“合作”是截然不同的。

        有人会说:别说的那么邪乎,不就是风神L60的那种模式吗?关于风神L60,车云菌曾经评论过,它的确是东风与PSA合作开发的产品,但情况并不完全相同。风神L60虽然有很多自主原创的东西,但它身上老款408的痕迹依然过重。出现这种情况,与东风在产品研发方面过分依赖PSA有关,这显然与长安和铃木之间的格局是不一样的。

        二者“深度合作”的基础已存在

        铃木这几年为什么这么“囧”?最关键的原因其实就出在设计上。从历史可以看出,铃木这个厂商一直是不擅长设计的。之前因为通用的参与,才有了雨燕和SX4这两款(在当时看来的)设计佳作。事实上,这两款车也一度成为“铃木中兴“的代表。伴随着通用的离去,铃木在设计上又退回原点——SX4的替代品锋驭,再也找不回昔日的辉煌了,新上市的启悦,设计方面同样乏善可陈。

        我们再反过来看长安,这几年之所以如此火爆,固然与产品品质不错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其实是设计上找对了路,每一款产品都非常契合目标市场的需求。长安的这个优势正是铃木最欠缺的,这就有了对等合作的基础。

        合作的基础是相互利用,那么铃木对于长安的意义在哪里呢?诚然,铃木看起来在技术上也不像大众、福特这些厂商那样噱头那么足,但它毕竟这是有着六十多年造车史的老牌车企。在整车研发(除造型设计以外的部分)、中小排量动力技术,特别是整车的匹配方面,仍有相当多长安汽车所不能及的经验和优势。从铃木即将推出1.4T的计划来看,它在小排量动力总成方面做到与世界同步也只是时间问题。这样一来,长安负责设计和市场需求的把控、铃木负责基础研发和匹配,岂不妙哉?

        然后呢?合作开发后的成品划分为两个版本——铃木版本放在合资厂,以及铃木的海外工厂;长安版本则放在长安。怎么样,是不是有点“国际化深度合作”的味道了?

        车云小结:

        看到这里或许你会说,没影儿的事儿何必说这么热闹?的确,迄今为止目前没有任何消息显示长安与铃木会这么做,以上的分析也纯属车云菌的“主观臆断”。然而任何事情的发展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新奔奔代工”是一个看似偶然的表象,但它折射出了合资中外双方在“势”方面的微妙变化。再结合中外双方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从“理性”角度看它们完全具备深度合作、实现共赢的可能。至于这样的合作能否最终实现,还得取决于各种非理性及偶然性因素的改变,例如双方决策层对“势”转变的认同感、对于深度合作的诚意,以及多年来的“感情纠葛”等等。

        最后再说一句,在中国市场,不仅仅自主品牌已经进入了一个淘汰阶段,合资品牌也同样如此,产销量将会更加集中,中小合资品牌在未来几年如果不赶上,被淘汰的几率也很大。


        相关标签:
        铃木
        长安
        • 车云星
        • 空间站
        • 福特星球
        • 虫洞

        加料 /

        人评论 | 人参与 登录
        查看更多评论
        三级免费网站不卡

            <span id="snbvk"><pre id="snbvk"></pre></span>
            <em id="snbvk"></em>
            <li id="snbvk"><acronym id="snbvk"></acronym></li>

            <span id="snbvk"><pre id="snbvk"></pre></span>